鏟式擔架 脊柱固定板
29歲的胡書龍
“老婆臨產,我緊急撥打120,沒想救護車趕到,車上只下來一個人,連一個搬運的人都沒有,只得找小區保安幫忙抬擔架。后來胎兒死去,老婆也在鬼門關走了一遭。”昨日,住在江北區建北三支路52號2單元的胡書龍向本報投訴。
●他妻子臨產,叫來救護車,仍未保住孩子,妻子還在鬼門關走了一遭。
●他說,因為救護車上只下來一個人,擔架沒人抬,耽誤了時間。
●急救中心說,國家沒規定救護車應配備幾個人,他們的車上一樣不少。
“救護車只下來一個人”
丈夫說:胎兒死亡,妻子病危,他要討說法
胡書龍,29歲,渝北區明月鎮三新村人,在渝中區上清寺一家餐館打工,是一名廚師。
他稱,他與老婆來主城打工已多年,現租住在江北建北三支路。老婆由于身體不好,有了身孕后就一直在家休息,由她妹妹照顧。
“姐姐快死了,好像要生了……”11月27日下午,胡書龍正在上班,突然接到姨妹打來的電話。他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,同時向老板請假,打車回家。胡書龍說,回家后,他見老婆躺在床上,疼得死去活來,可救護車還沒趕到,他急得跳,又多次撥打電話催促。
“不知過了多久,救護車終于來了,可只下來一個人。”胡書龍說,那人簡單給老婆處理了一下后,就讓送醫院,可他僅一個人,連一個護士或搬運工都沒有,擔架都沒人抬。胡書龍只好找力哥,力哥嫌晦氣,不愿干。
“當時,我簡直急瘋了,120的人還一再安慰我:沒事,生第一胎都這樣。”胡書龍說,最后,小區一名好心保安主動幫忙抬擔架,送上救護車,趕往就近的江北區婦幼保健醫院。然而,胡書龍妻子入院后,胎兒已死亡。
記者在胡妻病歷上看見:入院時,外陰見胎兒四肢,胎頭未出,胎兒已死……“我老婆由于貧血,流產后出現生命危險,后緊急轉到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搶救,直到28日才脫離生命危險。”胡書龍說:“出現胎兒去世、母親病危的悲劇,完全是因為120救護車僅有一名工作人員,搶救不及時造成。”他要找市120急救中心討說法。
“我們車上一樣都不少”
急救中心說:救護車上人和設備齊全,未違規
記者采訪市120急救中心。一位姓蔡的負責人稱,他們在救護車上的配置沒有違規。
他說,接到胡書龍電話后,救護車即刻出發,并未耽誤。他同時承認,救護車趕到胡書龍租住屋后,的確只下了一人,那是一名急救醫生,隨行沒帶護士或搬運工;的確是胡書龍、保安、胡書龍的姨妹以及該醫生4人合力抬的擔架。
“我們并沒違規,除了急救醫生,我們還去了一名專職司機。”他稱,目前,國家及我市均未出臺救護車配置的強制性標準。按行業的一般性要求,一輛普通救護車上必須配備的人和物,他們的車上一樣不少,既有專職司機,還有醫務人員和必備的醫療器械及藥品。
至于救護車上必須配備幾名醫務人員、是否要配備護士和搬運工,他稱,國家和我市對此均無明確規定。雖然有的醫院救護車上配備了這些人員,但那都是“自愿”原則,體現了“為民服務”的精神。要是不配,也不違規。“我們其實也配備了的,只是當時急救任務重,搬運工的人手又有限,才沒去。再則,在實際操作中,由于我們的搬運工要收費,有的患者家屬不愿要搬運工,寧愿自己抬。我們對此也就沒有硬性要求。”他說。
“制度的缺失有失公允”
律師說:傷害了市民,對急救行業也有負面效應
“救護車是干什么的?如果起碼的急救標準都達不到,我們還要救護車干什么?不如找出租車。”對此,胡書龍不理解。
他稱,市民撥打120找救護車,看重的就是他們救護更專業、更及時,更能滿足患者危急關頭的需要。因此,不能因為制度缺失,就無視患者的生命。
本報新聞律師團成員、重慶漢尊律師事務所沈仁剛律師認為,由于制度的缺失,從法律上確實很難找到醫院方的漏洞。但是,作為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救護車,它的基本功能決定了它的配置不應該是醫院的“自覺性”。否則有失公允,也違背了《民法通則》的相關精神,最終不僅傷害了老百姓,對急救行業本身也有負面效應。
沈仁剛建議,一方面,行政主管部門應出臺相應的規范,另一方面,醫院要對得起自己的“良心”。同時,市民遇到類似事情,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,雖然官司不一定贏,但產生的社會效應,至少能對該行業的規范起到一定促進作用。
專職司機綜合科醫生護士呼吸機急救藥箱氧氣袋
救護車一般這樣配置
記者采訪了市內多家醫院,由于制度缺失,救護車上的配置標準各異,分豪華配置、一般配置、簡易配置等類型。
其中,沙坪壩區某三甲醫院的豪華配置為:人員上,有一名專職司機、一名醫生、一名護士、一名護工;器械上,有急救藥箱(根據接診情況,還分內科專用藥箱、外科專用藥箱及綜合科藥箱)、緊急心肺復蘇機(簡易呼吸機)、自動體外除顫儀、心電監護儀、心電圖機、氣管插管箱、氧氣瓶(袋)、鏟式擔架、脊柱固定板(硬板擔架)等,甚至還能在急救車上做一些簡單外科縫合術。但動用這樣一輛救護車,費用也較高,5公里內收費180元,5公里外每公里加收4元。
在無制度約束的情況下,一輛急救車要具備基本功能,應配備哪些東西呢?
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急救專家認為:人員上,必備一名專職司機、一名綜合科醫生、一名護士;器械上,應有急救藥箱(含藥品)、氧氣袋、呼吸機、鏟式擔架、脊柱固定板(硬板擔架)等。
救護車上沒有醫生
患者搶救不及身亡
8月29日,江北區大溪三村49-6號一患者家屬撥打120求救,重慶望江醫院派救護車前往;颊呒覍賲s發現,車上沒有醫務人員,只有一名駕駛員。
隨后,救護車駕駛員應病人家屬要求和醫院值班人員安排,駕車回去接醫務人員。待救護車載著醫務人員再次返回時,患者家屬已自行將患者送入望江醫院門診。但患者入院時,已無呼吸心跳,醫院經全力搶救無效,宣布死亡。
江北區衛生局就此在全區范圍內對望江醫院進行通報批評,并責成重慶望江工業有限公司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。市衛生局也將此事件在全市醫療系統進行了通報。